《广东饲料》投稿指南
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,以下是投稿本刊的编写须知,请仔细阅读。若认真按照本须知编写论文,不但能提高您的论文在本刊的录用率,而且录用后也将大幅缩短论文的发表时间。
1. 论文内容
本刊栏目设置分别为:政策法规、要闻浏览、人物专访、热点聚焦、行业经纬、市场行情、品控检测、工艺设备、饲料添加剂、饲料配制技术、原料新探、国外科技、饲界答疑坊。
文稿务求论点明确、材料翔实、数据可靠、评价客观、文字精练,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。
稿件应包括题名、作者名、作者单位、城市名、邮政编码、作者简介、摘要、关键词、引言、正文、参考文献等。
2. 题名
① 题名应简明准确,一般不超过20字。
② 不用非共知的缩写或符号,饲料添加剂及药名一般不用代号,不用商品名。
3. 作者和作者单位
① 作者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, 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。
② 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,作者单位写在姓名下方。单位与单位之间用“;”相隔;作者之间用“,”相隔,不同单位作者按排序用阿拉伯数字上标标注。
③ 作者简介及项目编号位于单位之下,摘要之上(不可用脚注形式)。注明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姓名、E-mail、出生年份、学历、职称及研究方向等信息,基金项目应注明名称和项目编号。并列第一作者用上标的“△”标注,通讯作者用上标的“*”标注。
4. 中文摘要
① 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、方法、结果(包括主要数据)和结论。
② 一般不宜超过500字,如遇特殊情况,字数可适当增加。
③ 不应出现图、表、公式, 不引用文献,不加以评论和解释。
④ 不赘述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。
⑤ 采用第三人称写法,应使用“对……进行了研究”、“报道了……现状”、“进行了……调查”等记述方式。
⑥ 除了公认公知的缩略语外,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应加括号标注其全称。
5. 关键词
① 每篇文章根据内容多少选取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关键词3—6个,关键词之间用“;”分隔。
② 不要用无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“研究、检测、分析”等。
6. 引言或前言
① 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、目的、研究思路、理论依据等;
② 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背景知识,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时,需要引用参考文献;
③ 介绍本研究的情况时,无需说明具体试验细节;
④ 语言和内容避免和摘要、讨论部分雷同;
⑤ 未经检索,前言中不可写“国内外未曾报道”等字样,也不可自我评价“达到××水平”或 “填补××空白”等。
7. 正文层次标题
各层次标题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,如:1,1.1,1.1.1;2,2.1,2.1.1……,标题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,均左顶格编排。
8. 材料与方法
① 个人建立的方法应详细说明“方法”的细节,以备他人重复。
② 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,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。
③ 若论文涉及统计分析,应在该部分说明所采用统计分析软件的名称、版本和统计学方法,并说明统计学检验标准(P<0.05或P<0.01)。
9. 结果
① 应认真核对正文和图表的数据,使其达到准确、统一。
② 结果部分尽量不要简述相关方法,也不要对结果进行评论,否则会造成结果与方法和讨论部分的内容重叠,显得累赘。
③ 结果中如涉及统计分析,在描述各组间差异是否显著时要提供P值。
10. 讨论
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,在这部分应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,揭示事物的本质,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。讨论部分的写作思路建议如下:
① 以研究结果为依据,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见解。重点阐述所取得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。
② 论证所得结论和所提出假设的正确性。
③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,对本研究作出恰当的评价。当论及他人的研究结果时,应客观、公正,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。
④ 清楚地阐述结论,并提出每一结论的证据。
⑤ 对于研究结果存在的不足或缺陷,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说明,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对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。
11. 表格及图
① 表格一律用三线表,表头栏目若为多层次时可加辅助线。
② 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,如仅有1个表格,表序也为“表1”。
③ 表格中各栏目单位相同时,将单位写于表题右侧;单位不同时分别注于各栏目中(书写示例:时间/d;代谢能/(MJ/kg))。
④ 全文插图的字体、字号应一致,一般用小 5 号、宋体。
⑤ 坐标图的标值线位于坐标轴的内侧,纵标目和横标目采用“量/单位”的形式,如:采食量/g。
⑥ 图中数据的单位要和正文保持一致,要注意数字与单位之间留适当的空格。
⑦ 表格中没有数据的项目用“—”表示。
12. 参考文献
① 正文中文献来源采用“(第一作者,发表时间)”或者“第一作者(发表时间)研究发现”这两种格式,如:2009年,仅黑龙江一个省的甜菜产量就高达145万吨,制糖后产生甜菜粕大约127万吨(任燕锋等,2010)。王**等(2020)研究发现……
② 作者首先要检查参考文献是否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,且要一一对应。
③ 列出与文章切实相关的国内外资料,特别要收集国内外最近5年的文献。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不宜引用。引用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,著录顺序按在论文中所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。中文文献须给出相对应的英文翻译,英文文献的杂志名须给出全称,英文作者姓名全大写。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(含3人)时,全部列出,多于3人时只写前3人,后加“等”或“et al”。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,用[]加序号标出。
期刊 序号 作者(不超过3人,多者用“等”或“et al.”表示).篇名[J].期刊名,出版年,卷(期):起止页码.
图书 序号 作者.书名[M].版次(第1版不标注).出版地:出版单位,出版年.
论文集 序号 作者.篇名[A].编著者.论文集名[C].出版年.
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.题名[D].保存地:保存单位,年份.
13. 单位和数值的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
① 数值和单位之间要留适当空格,正确的写法应为32.4 km,55 mg/L,200 bp,1 700 mm(注意:数值从小数点起,向左或向右每3位间要留适当空格);
② μmol/L,μg,要用μ ,不要用 u;
③ 天、小时、分钟、秒的单位符号统一分别写成“d”“h”“min”“s”,月无缩写;
④ 质量浓度及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统一换算为“xx/L”,如“mmol/mL” 要换算成“mol/L”, “mg/mL”要换算成“g/L”;
⑤ 在1个组合单位符号中,斜线不应多于1条,例如:mg/kg/d应写为mg/(kg·d),NaCl/(ng·L?1);
⑥ 单位相同的参数范围,只需写出后一个参数的单位,如:1. 12~1.58 A,不要写成 1.1 A~1.58 A;
⑦ 百分数范围,前一个参数百分号“%”不能省略,如:5.3%~7.8%,不能写作 5.3~7.8%;
⑧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,如40 cm×70 cm×90 cm不能写成40×70×90 cm或40×70×90 cm3;
⑨ 并列的一系列数值的单位相同时,只保留最后一个数值的单位即可,数值之间的标点符号统一为逗号。如:不同处理组黄芪苷的浓度分别为 2.5 mg/L、5.2 mg/L、7.8 mg/L、3.0 mg/L,应写成:不同处理组黄芪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2.5,5.2,7.8,3.0 mg/L。
14.标点符号注意事项
① 表示倍数和乘号时使用“× ”不要用字母“x”。
② 注意冒号“:”不是比号“∶”,1:100 应写成“1 ∶ 100”。
③注意一字线“―”的使用。如:郭建顺(1972—),2012―2016 年,2015年5―8月,20世纪80―90年代,11:00—14:00,GB/T 7714―2015《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,北京—上海。
④注意不能冒号套冒号。注:A:对照组;B:试验Ⅰ组;C:试验Ⅱ组;D:试验Ⅲ组。可改为,注:A.对照组;B.试验Ⅰ组;C.试验Ⅱ组;D.试验Ⅲ组。
15.外文字符的正斜体
以下为需要斜体的情况:
① 生物学中属及含属以下的拉丁学名,如:E caballus(马),E coli。
② 拉丁词语,如:in vivo(体内),in vitro(体外),in utero(子宫内),in situ(原位)。
③ 病毒的目、科、亚科和属名用斜体,首字母大写。如:Poxviridae(痘病毒科),Avipoxvirus(禽痘病毒属)。
④ 基因常用小写字母斜体,如:gyrA, parC, marA。
⑤ 有机化学中的内外旋体D、L,或混合型DL;RS构型,R右旋型,S左旋型都用斜体。如:DL-苯丙氨酸,D-泛酸等。